珠宝匠原创,未经授权福州股票配资网,请勿转载~
当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,洒落在古朴的梳妆台上,一位面容稚嫩的佳人正静静地坐在那里。
侍女的双手缓缓穿过发丝,轻柔将那乌黑亮丽的长发拢起,一根款式奢华、样式精美的发簪,被插入那优雅的发髻之中。
这一刻,“及笄”礼成。
簪子,作为古代女子首饰盒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,更是情感的寄托与成年的标志,具有非凡的意义。
(相关阅读:)
它从新石器时期的笄发展而来,从最初的一根长针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簪,不仅承载着实用的功能,更融入了艺术的审美。
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簪,不仅在工艺上更加精湛,还出现了不同的款式。比如,华丽精致的翠羽簪、实用兼具美观的耳挖簪、造型繁复奢华的珠宝花簪......
然而,在这琳琅满目的发簪款式中,有一款簪子却显得与众不同。
它造型简单,没有华丽的装饰和夸张的设计,乍一看并不出彩,但它却是清代的流行款,深得慈禧半世纪的独宠,它就是:抱头莲簪。
抱头莲簪:慈禧的心头好
抱头莲簪,单看名字,便仿佛能在脑海中勾勒出这种簪子独特而迷人的轮廓。
它,别名“珠子抱头莲”、“宝石抱头莲”、“抱针钉儿”,尖锥式的簪脚尖锐而锋利,仰覆莲瓣抱着一颗珍珠或彩宝造型的簪首,更是独树一帜。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莲花是“三教”共赏之物,被视为吉祥植物,寓意纯洁、宁静和美好。
(相关阅读:)
而以莲花为描绘对象的莲花纹,更是拥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。
从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出现的最早莲花雏形——线刻似莲瓣纹一直流传至今,莲花纹的造型经历着由简到繁、由抽象到具象的演变过程。
而仰覆莲瓣纹,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于陶瓷上的的一种莲花纹样。仰覆的莲瓣层层舒展,形态优美,让人在观赏之时仿佛能感受到莲花的蓬勃生长之势。
清朝时,这一充满张力与动感的莲花纹样,被匠人巧妙的运用到簪首之上。
采用累丝、点翠、花丝镶嵌等不同工艺的莲瓣相互重叠、交错,在女子的发髻间徐徐绽放,造型立体,而富有层次,为女子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采。
而莲瓣正中点缀的那枚珍珠或彩宝,更是这款簪子最为吸睛之处。
由于抱头莲簪通常是皇室贵妇的专属配饰,所以,对于点缀其间的珍珠或彩宝的选择极为考究,皆是品质上乘之物。
小巧适中的尺寸,在精致的发髻间,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,展现出一种轻盈、灵动的美感,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高贵、典雅的气质。
这种含蓄而内敛的魅力,正是皇室贵妇所追求的,与皇室的礼仪和文化相契合,体现出皇室的尊严与风范。
晚清慈安皇太后,年轻时,便对含蓄精致的抱头莲簪情有独钟。
下面这幅《孝钦显皇后像》,是慈安皇太后年轻时候的画像。
画像中的她,正值青春韶华,一款珍珠材质的抱头莲点缀在发髻的一侧,与她青春的面庞相互映衬,更增添了几分娇俏与灵动。
除了慈安皇太后,坐拥无数奢华珍宝的慈禧皇太后,也曾佩戴过抱头莲簪。
下面这幅油画绘制于1905年,此时的慈禧已经70岁,身上所佩戴的首饰也越来越奢华璀璨,但那枚熟悉的抱头莲簪,仍点缀在她的发髻间,与她共同见证了她一生的辉煌与荣耀。
林黛玉发髻素净,簪子样式虽然简洁,但簪头上那颗硕大的珍珠,不经意间显出了簪缨之家的累世富贵,令人久久不能忘怀。
含蓄内敛的抱头莲簪
作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博物院,也收藏了不少别具一格的抱头莲簪,每一支都堪称艺术珍品。
清金嵌碧玺抱头莲簪
黄金莲瓣肆意舒展,随形碧玺镶嵌其间,那一抹温柔的粉色调,诉尽无限风情~
清金嵌碧玺抱头莲簪一对
同样点缀碧玺,这对抱头莲簪的簪首则显得更加繁复精致。累丝与点翠的叠加BUFF,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而奢华的美感。
金镶珊瑚抱头莲簪
珊瑚款的抱头莲簪,则给人一种端庄大气之感。
点翠工艺为金色的莲瓣注入了生机与活力,中间托举的那颗珊瑚珠,色彩浓郁而不失柔和,自带高贵气场。
清银镀金抱头莲簪
银镀金雕刻的莲瓣层叠、错落,红色宝石点缀而成的花心,为这支簪子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。
J先生说:在清朝琳琅满目的首饰中,抱头莲簪宛如一颗低调却散发着独特光芒的明珠,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在时尚潮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它不似那些大型发簪般张扬华丽,而是以一种小巧玲珑的姿态展现自身的美感,为佩戴者增添一丝优雅和气质,成为了那个时代首饰中最具标志性的设计之一。虽然,抱头莲簪在今天已十分少见,但它却是清朝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缩影,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变迁。
注: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,可溯源图片,已标明引用出处,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删除~
推荐阅读:
玩泥巴的千亿名媛!让史隆伯杰为她疯狂创作,人生过成史诗级收藏
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